蟹壳
中药名。 出《千金方·食治篇》。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 Wards的甲壳。 见蟹条。味酸,性寒,有毒。 破瘀消积。治瘀血积滞,肋痛,腹痛,乳痈,冻疮。《本草纲目》:“烧存性,蜜调,涂冻疮及蜂虿伤;酒服,治妇人儿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积。”内服:煅存性研末。 外用:烧灰调敷。 ❶ 治蓄血发黄,胸胁结痛而不浮肿者:蟹壳煅存性,黑糖调,无灰酒下9克,不过数服效(《本经逢原》)。 ❷ 治血崩甚而腹痛:毛蟹壳烧存性,米饮下(《证治要诀》)。 ❸ 治妇人乳痈硬肿:蟹壳灰一服即散(《本经逢原》)。 ❹ 治蜂虿伤:蟹壳烧存性,研末,蜜调敷(《证治要诀》)。约3/4为碳酸钙,余1/4中约有一半为甲壳质,余一半主要为蛋白质。 甲壳质系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所成的多糖,不溶于稀的酸、碱,如与酸共煮则水解而生乙酸与D葡萄糖胺。甲壳质为蟹、虾等壳的特殊成分,但亦含于某些昆虫的壳、菌丝、孢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