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衙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衙前 宋职役之一。 唐代有衙前军,但非官役。宋衙前为职役中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并负赔偿损失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因赔偿所累而破产。 宋初无固定役法。仁宗时,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 由于衙前负担沉重,富户往往买通官府,或以田假售于形势户,或亲族分居以避重役。致使差役负担多落到三、四等户身上。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推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钱)募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