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晋的统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晋的统一 三国鼎立状态的结束。 魏景元四年(263年),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率10万主力军由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入汉中,蜀将姜维屯兵剑阁(今属四川)一带据险防守;派邓艾率偏师3万轻装偷出阴平(今甘肃文县)道,直下江曲、绵竹(今俱属四川),击杀蜀将诸葛瞻,逼近成都。蜀后主刘禅请降,蜀汉亡。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继位,次年十二月废魏元帝曹奂自立,改元泰始,国号晋,仍都洛阳,史称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集王濬、王浑、杜预、王戎、司马伷、胡奋6路大军计20多万兵力,在东西千里的边境线上同时出击东吴。杜预攻取江陵(今属湖北省)、沅、湘流域及其以南州郡。王濬率水陆军7万乘楼船大舰,自益州出巴东峡,沿长江顺流而下,连克西陵(今湖北宜昌)、东乡(今湖北松滋县),直抵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吴末帝孙皓出降。东汉末以来将近一个世纪的分裂割据,至此复归统一,出现了经济和平发展的“太康之治”。三国鼎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西晋的统一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