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可:适宜。 |看到合适时机就向前进,碰到危难就向后撤。|指军事上灵活机动,知道可能取胜就进攻,知道不能取胜就退却。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吴子·料敌》:“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汉·荀悦《汉纪·高皇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晋书·钟雅传》:“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有变通,情无拘执。”也单引❶ 〔见可而进〕。宋·吴淑《御边策》:“用奇掩袭,见可而进。”《金史·太宗诸子传·杲》:“赏罚必行,粮饷必继,勿扰降服,勿纵俘掠,见可而进,无淹师期。” ❷ 〔知难而退〕。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一六:“南皮博学强识,有荐幕友者,暇时则叩其所学,倾筐犹不能对其十一,多有知难而退者。”《儿女英雄传》三一回:“你看这群贼,要果然得著这位姑娘些底细,就此时认些晦气走了,倒也未尝不是知难而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