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赤铜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赤铜屑 【概况】: 异名 铜落、铜花、铜粉、铜砂(《纲目》),红铜末(《本草汇言》)。 基源 赤铜屑为自然元素类矿物自然铜(Cu)打落下的或煅铜时落下的碎屑。 历史 赤铜屑最早记载的是《唐本草》。李时珍释名谓:“红铜。屑名铜落、铜末、铜花、铜粉、铜砂。 ”又谓:“铜有赤铜、白铜、青铜。赤铜出川、广、云、贵诸处山中,……惟赤铜为用最多,且可入药。 ”此说表明了当时就知铜有几个品种,并强调指出只有“红铜”可入药用;还指出赤铜之产地,四川和云南至今为自然铜的产地。由此可以认为古代的“赤铜”与现今矿物自然铜基本相符。也可能还有赤铜矿(CuO)。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赤铜矿遇含有硫酸水溶液而变化成铜(Cu);而自然铜经变化则生成赤铜矿(CuO),有时亦常与自然铜伴生。 形态 自然铜属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形,但少见。 通常呈不规则之粒状、块状、鳞片状、树枝状集合体。铜红色;条痕铜红色。 金属光泽。 硬度2.5~3。 密度8.5~8.9g/cm3。无解理,断面呈锯齿状。 产状 自然铜为各种地质过程中还原条件下的产物。自然铜最为常见的是形成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系含铜硫化物氧化后所形成的硫酸铜溶液被其它硫酸盐或硫化物所还原而成,或由氧化铜遇含有硫酸的水溶液变化而成。 产地 产于陕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山西、安徽等地。。【生药】: 鉴别 性状 赤铜屑多呈片状或条状,厚薄或粗细不一黄红色,具金属光泽。 重、质硬较韧。气微,味淡。 理化 ❶ 本品溶于硝酸,产生褐色氧化氮气体,溶液显绿色。 ❷ 取❶ 溶液加氢氧化铵溶液,变为深蓝色。 加工炮制 《纲目》:赤铜屑“以水淘净,用好酒入砂锅内炒见火星,取研末用。”。 【化学】: 自然铜主要成分为铜。常含有少许Fe、Au、Ag等。 参考文献 矿物学.商物印书馆 1957:198,410 【药性】: 性味 苦,平。 《日华子本草》:“苦,平。微毒。” 主治 筋骨折伤,外伤出血,烂弦风眼,狐臭。 ❶ 《唐本草》:“赤铜屑以酢和如麦饭,袋盛,先刺腋下脉,去血封之,攻腋臭……。” 用法用量 内服:醋煎、淬酒或研细末酒冲。 外用:调涂或煎水洗。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铜末散(《圣惠方》)治牙齿非时脱落,令牢定:熟铜末30g,当归、地骨皮、细辛、防风(去芦头)各30g。 上药捣罗为末,和铜末同研和粉,以封齿上,日夜三度,三五日后牢定,一月内不得咬著硬物。 敷于患处。 ” 单方应用 ❶ 《本草汇言》:“治心胃作疼:红铜末6g,米醋100ml,和水300ml,煎滚,澄去铜末,取醋汤饮。” 【医药家论述】: 缪希雍《本草经疏》:“赤铜屑亦能接骨理伤,功用与自然铜相等,第其性有毒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