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苋菜
中药名。 出《滇南本草》。为苋科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oisel.的全草及种子。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斜上,基部分枝,微具条棱,无毛,淡绿色至暗紫色。 花簇生叶腋,后期形成顶生穗状花序。生于田野、路旁、村边。分布我国南北各地。本种与野苋Amaranthus blitumL.极相似,但本种的果实不开裂,而该种的果实通常环状横裂。 夏、秋采收全草或根,鲜用或晒干;秋季果熟时采收种子。味甘,性凉。清热解毒。治痢疾,目赤,乳痈,痔疮。 苏轼《物类相感志》:“蜂叮痛,以野苋菜捣敷之。”《滇南本草》:“白者去肺中痰结,赤者破肠胃中血积。赤白同用打肚腹毛发之积,消虫积,杀寸白虫,下气。 洗皮肤瘙痒、皮肤游走之风。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 ❶ 治痢疾:鲜苋菜根30~60克,水煎服。 ❷ 治肝热目赤:野苋菜种子30克,水煎服。 ❸ 治乳痈:鲜野苋花根30~60克,鸭蛋1个,水煎服;另用鲜野苋菜叶和冷饭捣烂外敷。 ❹ 治痔疮肿痛:鲜野苋菜根30~60克,猪大肠一段,水煎,饭前服。 ❺ 治蛇头疔:鲜野苋菜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 ❻ 治毒蛇咬伤:鲜野苋菜全草30~60克,捣烂绞汁服;或鲜全草30克,杨梅鲜树皮9克,水煎调泻盐9克服(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取鲜野苋菜根、茎60克,猪肉60克(或用冰糖15克),水煎,分2次饭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