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勒
中药名。 《本草纲目拾遗》。别名:金鸡纳。为茜草科植物红色金鸡纳树Cinchona succirubra Pav.或其它几种同属植物的树皮、枝皮及根皮。 红色金鸡纳树为常绿大形乔木,高达30米,树皮赤褐色。 叶有柄;叶片广椭圆形,深绿色或浅绿色,常带红色,多毛。圆锥花序顶生;萼甚短,宿存;蒴果长椭圆形至长卵圆形,内含种子25个,周围有翅。 花期初夏。原产南美、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我国云南、台湾、广东、广西均有栽培。 采收方法有多种:在南美,通常于雨季将树砍倒,剥其树皮,晒干或烘干,加压成扁平的片状。 在印度,将生长12年的树连根挖出,剥取树皮或根皮。在我国,通常将地面上树砍倒,剥取树皮,晒干或烘干。呈卷筒状或长方形片状。 外表棕灰色或红棕色,具灰色地衣斑块及纵直皱纹。内表面棕红色,纤维性。 破折面外侧平坦,内部纤维性。气微弱,味苦涩。 根皮常为扭曲的卷片,内外表面色泽相似,但外表粗糙,呈鳞片状。主产印尼,印度及南美等地。 我国云南、广西、台湾亦产。味辛苦,性寒。 治疟疾,解热。内服:煎汤,3~6克;或研末。孕妇忌服。选方: ❶ 治疟:金鸡勒3克,肉桂1.5克。 同煎服。壮实人金鸡勒可用6克(《本草纲目拾遗》)。 ❷ 解酒:金鸡勒煎汤服(《本草纲目拾遗》)。 干皮、根皮、枝皮及种子,含有约26种生物碱,总称为金鸡勒生物碱。 其中含量最多且在医药上最重要的为奎宁,其次是辛可宁、辛可尼丁、奎尼丁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奎宁为重要抗疟药,能消灭各种疟原虫的裂殖体,而终止疟疾的发作;奎尼丁能降低心肌的异位节律点中冲动之形成,降低应激能,减弱传导和收缩,特别是能延长心肌的不应期,用治心房颤动;奎宁与其它金鸡纳碱引起的副作用,统称金鸡纳反应,如耳鸣、头痛、恶心、呕吐和视力减退。 停药后,一般可完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