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户
❶ 指在房屋拆迁中态度顽劣、拒不搬迁的住户。 《人民日报》1983.8.8:“山西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注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对一些阻挠征地拆迁工作、敲竹杠事件严肃认真地进行处理,坚决拔掉钉子户。”《报刊文摘》1985.5.14《法律不是橡皮筋,执法岂能“一阵风”》:“又如本市早已颁布动迁法规,但某些机关、单位,竟成了动迁的‘钉子户’。”《文摘报》1986.7.20《一起没有结论的侵占足球场事件》:“现在,宿舍楼完工了。应拆迁的私房仍有两个‘钉子户’楔在那里,新楼和教学楼之间狭长而零乱的地段再也造不出足球场了。 ” ❷ 泛指刺儿头、难缠的户。《文摘报》1988.7.7《八品官的苦衷》:“在乡村两级干部中,村干部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使他们大多不愿得罪邻里乡亲,遇到‘钉子户’就往上推。”《人民日报》1983.11.5:“干部建房、分房搞特殊化,是濉溪县几年来一直没有刹住的歪风。刘耀华想,要刹住这股歪风,必须先拔掉几个钉子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