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声灭迹
销声:声音消失、不说话。 灭迹:形迹全无。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艺文类聚》卷三十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披裘当夏,俗外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禽巢欲远,鱼穴惟深,销声灭迹,何必山林!”也作“销声敛迹”、“销声匿迹”、“声销迹灭”。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唐世长安有宗小子者……京国离乱,僖宗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明)张钺《何大复先生遗集序》:“销声匿迹中自有不可磨灭者存。”(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三十五·谢襄阳李夷简尚书抚问启》:“某负罪沦伏,声销迹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