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房室交界区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种频率不甚快的心动过速。 又称加速性房室交界区自主心律(accelerated idiojunctional arrhythm),亦有人称之为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accelerated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escape rhythm)。心电图特点: ❶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上性QRS波; ❷ 频率70~130次/min,节律规整; ❸ QRS波前或后可有或无逆行性P′波,P′-R间期<0.12秒或R-P′间期<0.12秒; ❹ 发作起始有预热现象(warming up phenomenon); ❺ 常伴有房室分离,心室夺获,而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少见; ❻ 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可使其逐渐减慢或中止,停止刺激后又可出现。少数可由早搏所触发,中止也突然,又称之为单纯性交界性心动过速(simple idio-junctional tachycardia)。 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需与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相区别。 临床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及洋地黄中毒。以治疗病因为主,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多随原发病的好转或去除而消失,如出现房室分离而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者,用阿托品等增快窦性心律,可使其心室分离消失;房室传导异常且需治疗者,可应用心房起搏转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