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鼓 |
释义 | 向外凸起;涨大: 他~着嘴愣了半天|那些袋子都已装得~~的了。 饱 bǎo 突 tū ★ “饱”和“鼓”都指凸起、饱满,区别在于搭配不同。“饱”可说“饱满、场上的谷粒都很饱”。 凸起: ~着眼睛|钱包~起|头上~起一个包|吃饱了,肚子~~的。 凹 āo ~进去|墙面~下一块。 瘪 biě 钱包早就~了|汽车轮胎被人扎~了。 (~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可带定语。 a.作主语。 ~不打不响,理不讲不明|响~不用重锤|这只~是新的。 b.作宾语。 又打~又敲锣,真热闹|我们乐队又买了一只铜~。 c.作定语,要带“的”。 这~的颜色很好看。 d.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 请你把手~放在这儿。 发动,振奋;凸起,张大。可重叠。 a.作带宾、带补谓语。 那青年~了~勇气终于走上前去|那孩子~着小嘴,显得很不高兴|风~起了她那软绸的衣衫,飘飘扬扬,衣袂翩然。 b.作补语,要用“得”。 口袋装得~~的。 【反】 〈动〉泄 【词语】 鼓吹 鼓捣 鼓风机 鼓风炉 鼓鼓囊囊 鼓角 鼓楼 鼓膜 鼓舌 鼓师 鼓手 鼓噪 鼓掌 鼓胀 字源解说 “壴”是“鼓”的本字。壴,甲骨文在“鼓”的上面和两侧各有一只手(“又”的简化),表示以掌击鼓。造字本义:众人以掌击鼓。有的甲骨文省去左右两只手。当“壴”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攴”(持械击打)另造“鼓”代替。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从壴,支象其手擊之也。《周禮》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臯鼓、晉鼓皆兩面。凡鼓之屬皆从鼓。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鼓,用皮包廓蒙覆的乐器。鼓是春分时节的音乐,万物包廓着皮壳而出,所以叫做“鼓”。字形采用“壴”作边旁,字形右边的“支”,像手持椎棒击鼓的样子。《周礼》说鼓分六种:雷鼓有八面,灵鼓有六面,路鼓有四面,鼖鼓、臯鼓、晋鼓都只有两面。所有与鼓相关的字,都采用“鼓”作边旁。 引申线索 字源解说 “壴”是“鼓”的本字。壴,甲骨文=(牛)+(豆,豆状物),表示用牛皮绷裹起来的鼓。有的甲骨文将写成。有的甲骨文将写成。有的甲骨文误将“牛”写成“屮”。有的甲骨文在鼓的两侧各加一只手、,表示击鼓。造字本义:名词,用牛皮蒙成的鼓。金文误将甲骨文的“牛”写成。篆文将金文的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的写成“士”。当“壴”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攴”(持械击打)另造“鼓”代替。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壴,陳樂,立而上見也。从屮从豆。凡壴之屬皆从壴。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壴,架设击鼓台,将鼓架立起,上端的装饰物就可以看见。字形由“屮、豆”会义。所有与壴相关的字,都采用“壴”作边旁。 【字族索引】 支 鼓 【同音字】 gǔ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收录101873条汉语词条,其功能类似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各类汉语词典,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