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异常温度反应鉴定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异常温度反应鉴定法 不同品种在其起源基因和新加入的改良基因的共同作用下,其对温度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特别在极端异常温度(即接近发芽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处理时,就可能表现出种或品种的差异。据此,可能鉴定品种的真实性。 据美国O.L.Justice(1972)研究结果,苜蓿中的北方品种幼苗在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其茎较短,而南方品种幼苗则较长,借以鉴别苜蓿的南北方品种。 据颜启传(1983)对汕优6号和南优6号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种子放在15℃发芽时,结果发现杂交种和恢复系种子发芽迟缓,发芽率低。这也表明,杂交种的发芽特性偏向于起源热带的恢复系IR26。在高温40℃条件下发芽时,IR26发芽最快,汕优6号(F1)较快,珍汕97A次之,珍汕97B最慢。从汕优6号发芽的喜温特性表现,不同品种对异常温度的反应受起源地域的影响,借此可鉴定杂交种和不育系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前苏)菲尔索娃着(1956),种子检验和研究方法,农业出版社。 〔2〕陶嘉龄(1981),种子标准和种子生理,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教研组印。 〔3〕黄亚军(1984),芸薹属种子品种鉴定的研究,《种子》杂志,198。 〔4〕颜启传(1984),作物品种纯度检验的进展,《种子》杂志,1984年第2期,61-6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