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氨对于植物有效性的模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氨对于植物有效性的模式 氨的吸持和释放的根本目的应当为正在生长的作物提供有效氮,通常是硝酸盐,如图17.12所示。 图17.12 在夏天和秋天对休耕地施用等量的液氨,其铵态氮消失的模式 图17.13和17.14说明了当夏作物如玉米最需要氮素时,氨是如何提供大量速效氮素——硝态氮的。这还可见图27.1。 作物实际的生长速度随作物种类,生长阶段以及季节等不同而变化。图17.14是根据平均生长季节中早熟玉米品种的平均生长期而画的。 图17.13 硝化作用时间表 图17.14 氮素吸收和玉米生长 液氨深施能十分有效地供应玉米和高粱之类作物所需要的氮素。将液氨施于20-25厘米深处,生长早期,细菌往往不活跃,该处所吸附的氨硝化作用较慢,因而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随着生长季节的推进,植物根系往深处伸展,常遇到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根系很有效地吸收事先施下的氮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