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颅脑手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颅脑手术 1965年11月针刺麻醉成功地应用于颅脑手术,据我国24家医院统计,及至1982年共进行针麻下开颅手术10635例,成功率达90%以上。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针麻下颅脑手术有较多优点:手术过程中患者清醒,能随时按需要查询患者的意识、感觉和运动,及时检验手术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颅脑手术按部位不同可分为前颅窝、颞顶枕和后颅窝手术。针刺麻醉适用于上述各部位的颅脑手术。 1.穴位选配与刺激方法 (1)前颅窝手术 一般在手术侧取穴,冠状切口可在双侧取穴。 1)体针(之一) ①取穴 主穴为颧髎。配穴为攒竹(健侧)透鱼腰,率谷透颔厌(患侧)。 ②操作 用电针,前者连接负极,后者用正极。频率8-16赫兹,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下同)。 2)体针(之二) ①取穴 金门、太冲。 ②操作 金门接负极,太冲接正极。频率为2-3赫兹。 3)耳针 ①取穴 脑干透皮质下、神门透肾、交感、外肺(均患侧)。 ②操作 接通电麻仪,前2针接负极,后2针接正极。频率为8-16赫兹。 (2)颞顶枕手术 以下2组穴位中任选1组,均在手术侧取穴。 1)体针 ①取穴 金门、太冲、风池透安眠、上星透囟会。 ②操作 金门接电麻仪负极、太冲接正极,频率3-17赫兹。风池透安眠接正极,上星透囟会接负极,频率16-32赫兹。 2)耳针 ①取穴 脑干透枕颞、外肺、神门透肾、交感透太阳。 ②操作 连接电麻仪时,脑干透枕颞、交感透太阳均接负极,余穴接正极,频率均为8-16赫兹。 (3)后颅窝手术 下列2组穴位任选其一,皆在手术侧取穴。 1)体针 ①取穴 大椎透哑门、后顶透脑户、足临泣、翳风。 ②操作 大椎接负极,后顶透脑户为正极,频率16-32赫兹;足临泣接负极,翳风接正极,频率3-7赫兹。 2)耳针 ①取穴 脑干透皮质下、神门透肾、交感、外肺。 ②操作 前两穴接电麻仪之正极,后两穴接负极,频率8-16赫兹。 2.辅助用药 (1)术前1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克,有精神症状或过度兴奋者可增至0.2克,有癫痫发作史或估计术中可能产生癫痫者,除肌注苯巴比妥钠0.2克外,术前半小时还可用度冷丁50毫克肌注,或安定5-10毫克肌注或静注;还可根据需要肌注阿托品0.5毫克或东莨菪碱0.3毫克。 (2)在切皮前15分钟肌注或静脉缓慢滴哌替啶1毫克/千克体重(或芬太尼2微克/千克体重),并肌注或静脉注射氟哌啶醇或氟哌啶5毫克,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如需追加药物,可按原剂量一半计算给药。 (3)术前预测针麻效果可能欠佳者,手术开始时可加用0.1%普鲁卡因不超过150毫升代替生理盐水作头皮下浸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