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期
由于受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1958年起安徽商业工作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起伏。1958年,省各专业公司一律撤销,作为省商业厅内部的职能处(室),市、县专业公司也一律改为当地商业行政部门的直属经营机构,实行政企合一。紧接着全省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合并。与此同时,各级商业行政管理部门又将大批管理人员下放到工厂、农场、学校,正常的商业管理和经营受到很大影响。对社会商业中的小商小贩也开始“割资本主义尾巴”,将他们并入国营、合营企业,一度还关闭了集市贸易。
全省各类商业管理经营机构到1960年末只剩下近3万个,比1957年下降61%,其中国营占67.3%,公私合营占3.9%,供销合作商业占27.7%,私营只占1.1%。国营、供销合作商业的合并与政企合一,割断了专业公司系统的纵向联系,扩大了地方行政对商业管理的权力。在全民大办工业的“大跃进”高潮下,安徽国营商业部门在农副产品经营上一度出现过高指标、高征购,继生猪派购之后,鲜蛋甚至牛、羊一度也实行派购。对地方工业产品不论其适销对路与否,一律采取“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仅1962年全省国营商业通过“三清”削价处理和报废的商品损失就达3.8亿元。“大跃进”期间,客观上的自然灾害以及主观上的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工农业生产下降,商品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和副食品严重不足,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极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