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怨天,不尤人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①。正己而不求于人②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③。(《中庸》十四)
注释
①援:攀缘,高攀。②不求于人:对别人不求全责备。③尤人:怨恨人。
【译文】
地位高的人不欺凌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不高攀地位高的人。端正自己的品行,又不求全责备别人,那就不会有什么怨言。上不怨恨天,下不怨恨人。
感悟
怨天尤人,于事无补、于己无益;不如存感天谢地之心,以期欢天喜地之事。
【不怨天,不尤人】bù yuàn tiān,bù yóu rén
不怨恨天也不责备人。指凡事都在于自己,不埋怨客观。尤:怨恨。
不怨天,不尤人bùyuàntiān,bùyóurén
〔并列〕 尤,怨恨。不怨恨天也不责备人。凡事都在于自己,不埋怨客观。《论语·宪问》:“~。”
△ 多用于从主观上看问题方面。
尤: 怨恨,怪罪。不埋怨上天,不责怪别人。指遇事应该多从自身寻找原因。语出《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例] 君子~。曰:“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下》)|其胜不喜,其败不惧,以是全胜于天下。孔子曰:“~。”自尽其道而已,更何必怨尤乎?(明·沈炼《兵说·补过》)|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郭淑新《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
也作〖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唐·白居易《与杨虞卿书》:“幸之来,尚归之于命;不幸之来也,舍命复何归哉?所以~者,寔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