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社会史论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社会史论争

中国社会史论争

3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同托派和国民党御用文人的一场论战,是思想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斗争。这场论战,最初在苏联展开,日本也曾进行过讨论,在中国形成高潮。这场论战涉及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郭沫若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的,是指古代的原始公社社会”,后又进一步解释为奴隶制以前的家长制。李季主张“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与奴隶制并行的,前封建的一种社会形态。胡秋原主张:“马克思所谓亚细亚生产方法者,不过是亚洲的之先资本制。”就是指亚洲的“专制主义”。1933年1月出版的《现代评论》第1卷第1期《批评“自由人”专号》,反驳胡秋原的观点,主张封建说,王宜昌等人赞同这个观点。论战后期,吕振羽提出了“初期奴隶制”说。1936年翦伯赞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存在于东方社会的一些“特殊色彩”的观点,“并非历史发展之一独特的阶段。”(二)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制社会问题。否定中国经过奴隶制社会的,首先是国外和国内的托派。拉狄克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既非奴隶社会,也非封建社会,而是亚细亚的社会。李季、杜畏之、王伯平、李麦麦等都持这种观点。否认奴隶制的还有陶希圣。他在1929年说,从有神话传说到鸦片战争是封建社会。另外王礼锡等也否定奴隶制的存在。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则肯定了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的存在。认为“西周社会是奴隶制度”。吕振羽、剪伯赞也肯定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的存在。认为“奴隶社会这一阶段,是人类生产力之史的发展中所必然表现出来的一个古典形态。”但不同意郭沫若的西周奴隶制说,而主张殷代奴隶制说。经过争论,越来越多的人赞成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奴隶制社会。(三)秦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及特征问题。李季提出,秦至鸦片战争是前资本主义社会;鸦片战争后是资本主义社会。陶希圣有时肯定中国存在封建社会,有时又根本否定封建社会的存在。胡秋原认为:从秦至清末是“专制主义社会时代”。王礼锡说秦到鸦片战争是封建时代。这些意见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与外国不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不适合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王亚南、邓云特、郭沫若等都肯定秦汉以后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同样适合于中国。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促进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这场论战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的争议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
000077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