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
中国伊斯兰教招收穆斯林青少年在清真寺内学习的宗教教育制度。在清真寺内传习伊斯兰教功课是各国穆斯林培养宗教人才的一种古老形式。中国经堂教育始于明代著名经师胡登洲。在其发展过程中,分成了两大学派; 陕西派 (包括西北、豫、皖及南方各省) 特点为精而专,专授认主学,具有一定的神秘主义,读本多为阿拉伯文。山东派 (包括东北及华北各省) 之学源于陕西派,特点博而熟,对哲学有独到之处,读本阿拉伯文、波斯文均有。云南虽属陕西派,但由于马复初、马联元等的努力,又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云南支派,学风及选用读本上也具有一些特色。经堂教育场所多设于礼拜大殿外的两侧厢房。曾出现过三种类型:一种为经堂教育的主要形式,称大学,是专门培养阿訇的,教师称经师、明经等,学员称海里凡,初习阿拉伯语、语法及简明伊斯兰教义,再习“十三本经”。学完便挂帐穿衣,以示毕业。第二种只有少数清真寺举办,称为中学,是为成年穆斯林传习宗教知识而举办的一种业余宗教常识教育。第三种称为小学,是让儿童学习阿拉伯语字母读法,简单的经文和宗教常识。辛亥革命前后,开始出现读经兼学汉语的普通中、小学和师范学校、形成一种寺院经学和普通学校教育同时并举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