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髮 > 假髻 > 義髻 義髻 yìjì 指假髮髻,自外加入非正者爲義。《新唐書·五行志一》:“楊貴妃常以假鬢爲首飾,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時人爲之語曰:‘義髻抛河裏,黄裙逐水流。’”宋·洪邁《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人物以義爲名者,其别最多……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 义髻 义髻唐代妇女发式之一。据《唐书·五行志》称,贵妇人以假髻为首饰,曰 “义髻”。此髻式流行于天宝年间(742~755年),多以假发加添而梳成,亦有用铁丝织成圈而外编以发加之于髻上的。特点是柔软蓬松。据载,杨贵妃常以义髻为首饰,亦有用薄木制成此髻式,然后再加缀珠宝或画彩为之。 ☚ 倭堕髻 半翻髻 ☛ 00005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