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宝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宝传 《乌宝传》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明 (约1310—约1380) 所撰讽刺货币拜物教现象的文章。高明又名高则诚,号菜根道人,瑞安 (今属浙江) 人。元至正五年 (1345年) 进士,曾任处州录事,福建行省都事等职。明太祖即位招致为官,辞不就。有清代诗文辑本 《柔克斋集》。《乌宝传》一文见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三,以拟人化手法描绘了人们对货币 (纸币) 权力的迷惑、赞扬、崇拜、讽刺和嘲骂等。乌宝,何足为宝之意。文中认为“乌宝者其先出于会稽褚氏”,以褚隐楮,楮即纸币。描绘纸币的神通说:“轻薄柔默,外若方正,内实姤污,善随时舒展,常自谓得圣人一贯之道。故无入而不自得,流俗多惑之。凡有谋于宝,大小轻重,多寡精粗,无不曲随人所求”。又讽刺对货币 (纸币) 的崇拜世像说:“自公卿以下,莫不敬爱,其子姓蕃衍散处郡国者,皆官给庐舍而加守护焉”,“宝之所在,人争迎以邀致, 若得至其家, 则老稚婢隶无不忻悦。 且重邃宇,敬事保爱,惟恐其他适也”。又借货币的市侩形象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然素趋埶利, 其富室、 埶人,每届辄往,虽终生服役弗厌; 其窭人贫氓有倾心愿见,终不肯一往”。又诟骂现实社会人格化的货币(纸币) 说:“为人多诈, 反覆不常, 凡达官埶人无不愿交,而率皆不利败事”。纸币产生以后,其“术行,挟诈者往往伪为宝术以售于时”,“害道伤化”,给社会带来许多弊害。文末指出货币拜物教现象的产生是时代所造成的,将纸币的“害道伤化”之罪也归咎于时代所为,说:“然则宝之得行其志者,亦其时有以使之。呜呼! 岂独宝之罪哉!”纸币自北宋产生以后,在流通中的地位逐渐重要。封建统治者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很快便将滥发纸币作为主要的搜刮手段。元代蒙汉统治集团违背纸币发行流通规律,滥发宝钞掠夺人民,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高明将“乌宝”的“害道伤化”归咎于时代,认为非独乌宝之罪,比西晋鲁褒所撰 《钱神论》更为可贵和更有意义。 ☚ 王祯农书 平书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