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乌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乌药【同义】总目录


乌药旁其鳑魮

乌药radix linderae

理气药。出《本草纲目拾遗》。见《安骥集药方》。又名台乌药、天台乌药、香叶子树、白叶柴。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干燥块根(图)。除去细根洗净,干燥。主产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湖北等地。辛,温。入脾、肺、肾、膀胱经。功能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❶马外肾抽搐,腰背紧硬,与芍药、当归、玄参、马兜铃、升麻、贝母等配伍,如乌药散(《新编集成马医方牛医方》)。
❷牛气胀发噎,与槟榔、草果、三棱、青木香、吴萸根等配伍,如顺气内消散(《养耕集》)。
❸猪风瘫,与当归、川芎、香附、北细辛、防风、麻黄、羌活等配伍(《猪经大全》)。牛、马15~45克;猪、羊9~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含挥发油。油中含10余种倍半萜烯化合物。尚含月桂木姜碱(laurolitsine)、乌药醇(linderol)、乌药酸(linderaic acid)、钓樟醇(即龙脑)、谷甾醇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剂可使麻醉犬在位肠肌蠕动加速,收缩加强,作用温和而持久,能促进气体排出,有解除肠胃痉挛作用;并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对外伤出血有良好止血作用。挥发油敷擦局部,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缓和肌肉痉挛性疼痛。

乌药

乌药

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台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块根。主产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辛,温。入脾、肺、肾、膀胱经。顺气止痛,散寒温肾。治脘腹胀痛,反胃吐食,宿食不消,气厥头痛,疝痛,痛经,小便频数,遗尿。煎服:3~9g。本品含挥发油,内有多种倍半萜成分:钓樟内酯(Linderalactone)、钓樟根内酯(Lindestrenolide)、钓樟烯醇(Linderene;Lin-derenol)、钓樟烯(Lindenene)、钓樟根烯(Linde-strene)等。还含新木姜子碱(Laurolitsine)、钓樟醇(即龙脑)、乌药酸(Linderaic acid)、谷甾醇。本品含龙脑(Borneol),有发汗、兴奋、镇痉、驱虫作用;所含菊薁(Chamaznlene)可抗炎、抗真菌。

乌药combined spicebush

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又称鳑魮树、斑皮柴。樟科,山胡椒属。常绿灌木。高可达5m。幼枝密生金黄色绢毛。叶互生,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5~5 cm,宽1.5~4 cm,幼时密被柔毛,三出脉。伞形花序,腋生;花黄色;单性异株;雄蕊花药2室开裂。果卵形或近球形,径约4~7 mm。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越南、菲律宾也有分布。喜光,耐旱,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根入药能理气、健胃。果、根、叶可提取芳香油。

乌药

乌药

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陕西。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胸腹胀痛,疝气、痛经。胸腹冷痛者,可与香附相配各等分研末服;情志郁结,复感寒邪,气逆喘急,胸腹胀痛者,可配沉香、槟榔;寒滞肝脉,寒疝腹痛者,可配小茴香、干姜;肝郁气滞,行经腹痛者,可配香附、当归。
❷用于肾阳不足,老年人小便余沥,夜尿频频或尿失禁以及小儿尿床等症,多与益智仁,山药相配。亦可用于治疗小儿脾阳不足,口水过多之证。

☚ 香附   沉香 ☛

乌药wū yào

《本草纲目》木部第34卷乌药(83)。药名。
【基原】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Sieb.et Zucc.)Villar的根,又名:旁其(《本草拾遗》),鳑魮、矮樟(《本草纲目》),香叶子树、白叶柴、吹风散、青竹香、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
【性味】辛,温。
❶《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❷《药品化义》:“味辛带微苦,性温。”
【归经】入脾、肺、肾、膀胱经。
❶《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少阴经。”
❷《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❸《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❹《本草从新》:“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
【功用主治】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❶《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❷《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
❸王好古:“理元气。”
❹《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❺《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磨汁或入丸、散。

乌药wūyào

中药名。出《本草拾遗》。别名台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 Kosterm. 的根。主产于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辛, 温。入脾、肺、肾、膀胱经。顺气止痛, 散寒温肾。治脘腹胀痛, 宿食不消, 反胃呕吐,气厥头痛, 疝痛, 痛经, 小便频数。煎服:3 ~9 克。本品含挥发油, 内有钓樟烯醇、钓樟烯、钓樟根烯等多种倍半萜成分。还含钓樟醇(即龙脑)、新木姜子碱、谷甾醇。

乌药

乌药

乌药

乌药,又名天台乌药、台乌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 (Sieb. et Zu-cc.) Vill.的块根。春、冬两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药材习称“乌药个”; 刮去栓皮或不刮栓皮切成厚1~2mm横切片晒干或烘干,药材习称“乌药片”。
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习称“乌药珠”,大小不等,长5~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具细纵皱纹及须根痕,并有环状裂纹,皮部易脱落而露出纤维状导管束。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乌药片为横切的圆形薄片,切面平而有弹性,黄白色或淡黄棕色,中央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木射线)及环纹(年轮),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此外,江西、福建、台湾、湖北、陕西、四川等省亦产。
本品味辛,性温。归脾、肺、肾、膀胱经。功能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经痛,产后腹痛等证。用于寒郁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或脘腹胀痛,本品常与陈皮、桔梗、枳壳、川芎等药配用,如《和剂局方》乌药顺气散。用于七情郁结而气逆喘急,脘闷不食,则多与人参、槟榔、沉香等药磨水煎服,如《济生方》四磨汤。乌药辛开温通,不仅上走脾肺而疏理胸腹邪逆之气,又能下达膀胱与肾而能温散肾经虚寒。故小便频数、白浊属膀胱虚冷者,本品常配益智仁、山药糊丸服,如《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妇人良方》缩泉丸)。用于小肠疝气,少腹疼痛,睾丸胀坠,本品配木香、青皮、炒茴香、川楝子、槟榔等药研末,温酒送服,如《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用于妇人肝郁气滞,经来腹痛,常配沉香、延胡索、当归、肉桂等温经理气药同用。用于产虚食滞气逆,腹中疼痛,本品配陈皮、藿香、厚朴、枳壳、山查、麦芽等理气导滞药合用,如《景岳全书》排气饮。乌药功专行散,为脘腹胸胁疼痛胀闷,因于寒凝气滞者之常用药物。但对气血虚而内热者,虽有气滞,亦当慎用。《医学入门》尚有本品“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之戒。煎服,3~10g。
实验研究: 乌药根含挥发油0.1~0.2%。根茎含钓樟环氧内酯、钓樟烯醇、钓樟内酯、异钓樟内酯、新钓樟内酯、钓樟烯酮、钓樟根内酯、去氢钓樟根内酯、钓樟烯、钓樟根烯、钓樟烯醇乙酸酯、异氧化钓樟素。又含新木姜子碱、钓樟醇、乌药酸、钓樟薁等。乌药有促进肠运动作用; 长期饲喂大鼠,可使体重增加较快。

☚ 沉香   青皮 ☛
000024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7: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