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伊宁回族大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伊宁回族大寺

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南侧。初称“宁固寺”,又称“凤凰寺”,后来历改为“陕西大寺”、“陕甘大寺”、“坑坑寺”等,最后定名为回族大寺。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落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原建筑面积约为6 000平方米,现仅存3 000多平方米。寺分为山门、殿堂、讲经堂三部分。殿堂为主体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分外殿、中殿、内殿,楼亭结构,古朴典雅,可容纳1 000人做礼拜。山门是一座三层飞檐式楼阁,在殿堂与山门之间,原来还有玉带屋遗址,均建筑在不高的方形土台上,土台较大的周长144米,台上仅存几段残墙,用土坯垒砌,被火烧得通红。附近有两个直径约1米的圆形窖穴。

伊宁回族大寺

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西北各省回族穆斯林捐资所建。其结构布局模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寺大门内矗立着一座3层的邦克楼,礼拜殿面积600多平方米,可容1000多人礼拜。殿前壁上雕刻有阿拉伯文的“清真寺”,殿两门内壁上刻有《古兰经》。礼拜殿东西两面均建有讲经堂。大寺从正门到礼拜殿及两侧讲经堂,都是檐廊阁式结构。位于伊宁市。

伊宁回族大寺

伊宁回族大寺

位于新疆伊宁市新华东路。先后有宁固寺、凤凰寺、金顶寺、陕西大寺、陕甘大寺诸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四十六年重修。原有面积6000平方米,现存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中国宫殿式,以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相结合,颇似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山门、正门两侧有旁门出入,各有双重八字影壁;进大门为1座三层楼阁,第二层呈四角形,第三层是六角尖端亭式宣礼楼。院中原有鱼池、玉带桥。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分前、中、后3部分,共42间,600多平方米,可容千余人礼拜,屋顶为勾连搭结构,后殿外形为四层八角攒亭式。布局考究,气势宏伟。殿东、北两面建有讲堂。全部建筑采用檐廊阁式结构,其檐廊卷棚、两廊对厅、照壁圆门齐金,形成较为完整的建筑群体。新中国成立后曾3次修葺。

☚ 乌鲁木齐市清真南大寺   昌吉本地寺 ☛

伊宁回族大寺

中国伊斯兰教回族寺。原名宁固寺。又称凤凰寺、金顶寺、陕西大寺、陕甘大寺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四十六年增建,以后又多次修缮。原有面积6千多平方米,现存3千多平方米。为我国传统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结合的建筑形式,颇似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由宣礼楼、大殿、经堂组成。院中小溪回绕、原有鱼池、玉带桥,现仅存遗址。宣礼楼为三层亭楼形式,两旁有垂花门;礼拜殿平而成凸形,分三层,四周围廊,殿面阔七开间,深达40米,由两个卷棚顶和一个歇山顶并列组成,后部是四层八角攒形式。内部为穹窿结构窗,整个大殿可容千余人礼拜,窑殿及门扇均雕刻以阿拉伯文《清真言》等经文及彩绘,造型优美。以中国古典式建筑为基础,充分运用新疆建筑材料之特性,出檐大,屋面坡度起翘高,檐下桃坊、替拱等作法,颇有特色。吻兽、套兽等,均为透空琉璃,利于防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23: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