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学的前科学阶段youshengxue deqiankexue jieduan
从远古到19世纪80年代,“优生学”作为学科尚未提出,但优生实践的历史久远,优生思想不断涌现。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低,严重残疾的婴儿常被遗弃,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优生措施。人类婚姻关系的进步,也具有重大的优生意义。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提到:“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创造出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强健的人种。”又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论点,说明当时人们已对近亲通婚的危害性有所认识。我国自古就有 “胎教”之说。“胎教”更成为医书中的重要门类,诸如北齐徐之才著的《逐月养胎法》,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等,都从选偶、婚龄、孕期保健、孕妇情操等方面,提出宜、忌。古代的优生实践和优生思想,证明优生并非某些人偶然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必要环节,表明优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