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全相平话五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全相平话五种 全相平话五种讲史话本。元至治年间刊行。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国志平话》。每种分上中下三卷。当时应有《七国春秋平话》前集和《前汉书平话》正集,但今未见。《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又名《乐毅图齐》,描写燕、齐两国之间的战争和内部矛盾,以孙膑、乐毅为中心人物。《秦并六国平话》又名《秦始皇传》,主要描述秦始皇吞并六国以及秦国因始皇暴虐无道、不行仁政而很快灭亡的故事。《前汉书平话》(续集)又名《吕后斩韩信》,写刘邦和吕后杀害功臣韩信的事。《武王伐纣平话》主要叙写纣王的荒淫无道和周武王起兵伐纣的经过。《三国志平话》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各书大都演述史事,杂以民间传说,文笔粗糙,对后来《封神演义》、《前后七国志》、《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和《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 新编五代史平话 三国志平话 ☛ 全相平话五种讲史平话丛书。辑者不详,或为刻书者所辑。五种,各三卷,共十五卷。分别是:《武王伐纣书(吕望兴周)》、《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秦始皇传)》、《前汉书续集(吕后斩韩信)》、《三国志平话》。均为元代至治(1321—1323)以前刊行。原是一套系列丛书,决不止这五种,似应还有《七国春秋前集》、《前汉书正集》等,今已不存。各书所演述史事, 杂以传说,人物不特意刻画,情节简单粗糙, 文字粗疏,错别字多,话本文学仍保持在初创阶段,只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初有元代建安(今福建建瓯)虞氏刻本,流传不广。今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较通行。 全相平话五种 《全相平话五种》quanxiang pinghua wuzhong宋元讲史家话本。元代刻本。每页均有插图,故称“全相”。现存五种为:《武王伐纣书》(副题:“吕望兴周”),叙述姜太公辅助周武王灭商故事,其中一部分情节后来收入《列国志传》,演变为《封神演义》。《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叙述燕、齐两国交战故事,包括孙膑破燕和田单复齐等故事。《秦并六国平话》,叙述秦灭六国直至秦子婴降刘邦的历史。《前汉书续集》(副题:“吕后斩韩信”),叙述刘邦诛韩信及吕后专权被灭的故事。《三国志平话》,叙述三国故事,情节丰富,有一些既不见于《三国志》也不见于《三国志演义》的情节,但文字可能经过删削。这原是一套丛书,不止五种,至少还应有《七国春秋前集》、《前汉书正集》。这五种平话文字较粗疏,但却是标准的宋元讲史话本,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京本通俗小说 ☛ 全相平话五种 《全相平话五种》Quanxiangpinghuawuzhong是元代建安(今福建建阳)虞氏刊刻的五种讲史话本。它们是: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全相秦并六国平话》、《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各书都分为上、中、下三卷, 版式一律, 上图下文。每图有题句,长短不等,类似于每段文字的回目。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致意见,这一套断代的平话丛书不止这五种, 至少还应包括所谓《七国春秋前集》、《前汉书正集》和 《后汉书》平话等等,但是现在都还没有发现。鲁迅先生说:“讲史之体,在历叙史事而杂以虚辞。”《全相平话五种》正是这种基本上根据史书又掺杂许多民间故事和神异传说的讲史话本。 ☚ 元好问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全相平话五种 全相平话五种讲史话本集。编者不详。系元治年间刊行的五种讲史话本,即《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评话》(续集)、《三国志平话》。这五种平话版式一致,都分上中下3卷,每页上面约三分之一版面为插图,故又称“新刊全相平话”。大概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演义小说,也决不止这五种,如还应有《七国春秋平话》(前集)和《前汉书平话》正集。这五种平话文字却很粗疏,艺术水平不高,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话本体制、故事源流等都很值得研究。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出版影印本。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京本通俗小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