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囫囵吞枣 |
释义 | 义把枣子整个儿吞下。比喻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 色贬义。 近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造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文化等,我们不能~,全盘接受。|我们不要~地死记硬背,最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音“囫”不念作“勿”wù。 囫囵:整个,完整。指不经过咀嚼,把枣子整个儿吞下去。比喻学习上不加分析和理解就接受下来。 【例】 我读过《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囫囵吞枣,而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本功。 【近】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反】含英咀华。 成 形容读书、学习不求甚解,或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例句】我读得很快,~,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 【同义】见“不求甚解”。 【反义】融会贯通 【例句】精读时应做到读懂读透,~,泛读时也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囫囵:整个的。吃枣时不经咀嚼,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例他的外语学得好,原因在于他不是~地死记硬背,而是分析理解,趣味记忆。 辨析“囫囵吞枣”与“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也都含贬义。“囫囵吞枣”侧重于笼统、含糊地学习知识、理论,“生吞活剥”侧重于生硬搬用别人的言论、文辞。“生吞活剥”还能表示极其贪馋,还能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和模仿;“囫囵吞枣”不能。另见“不求甚解”。 【近义词】鹘仑吞枣、走马观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反义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贯通融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寻根究底、咬文嚼字 把整个枣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并不理解。 a.作谓语。 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马虎了事|学习古代的、外国的文化,绝不能~。 b.作宾语。 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 c.作状语,要带“地”。 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地念,~地背,是学不到真知识的。 【构】 固定词组,偏正结构。 【辨】 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有生硬地不加分析地接受、模仿的意思。 区别: ❶意义侧重点不同。“囫囵吞枣”偏重在不求甚解,食而不化;“生吞活剥”偏重在机械模仿,生搬硬套。 ❷适用范围不同。“囫囵吞枣”多用于学习、指示、理论、知识等方面;“生吞活剥”则多指搬用别人的言论、文辞、经验或其他。此外,“囫囵吞枣”多用于否定句式,“生吞活剥”则不受句式限制。 【近】 生吞活剥 不求甚解 【反】 融会贯通 |
随便看 |
汉语词典收录101873条汉语词条,其功能类似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各类汉语词典,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