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终霜期与无霜期
初霜期与终霜期 在寒潮或强冷空气影响下,近地层空气温度迅速下降,致使作物遭受冻害的低温,被称作为霜冻。通常以地面最低温度0℃或气温2℃为出现霜冻的指标。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冻的日期为初霜日,春季最末一次出现的日期为终霜日。
全省平均初霜日期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淮北北部和大别山腹地在10月下旬,沿江和皖南大部分地区在11月中旬,其它地区在11月上旬。初霜日各年差异很大,最早初霜日比平均初霜日可提前20天以上。如淮北的砀山最早初霜日在9月29日,比其平均初霜日早25天;皖南屯溪最早初霜日10月19日,比其平均初霜日提前26天。
全省平均终霜日期有南早北迟、平原早山区迟的特点。沿江地区在3月中旬,其中宿松、望江可提前至3月上旬末;淮北东部和大别山少数地区在4月上旬,其它地区在3月下旬。但最晚终霜日比平均终霜日可推迟20天左右。如砀山推迟19天,合肥推迟25天,屯溪推迟19天。
无霜期 是指平均终霜日期至平均初霜日期之间的天数,它是衡量某地热量资源多少的重要标志之一。我省无霜期在200—250天左右,南多北少,淮北地区多数在200—220天之间,是全省无霜期最短的地区;沿江西部无霜期最长,可达250天左右,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