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天
又名“奠天”、“揖丁”,壮族曲种。流行于广西防城县壮族偏人聚居区。约有200多年历史。偏人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三月初三至四月初八过“高坡节”,举行“跳天”、“奠天”活动,唱天即源于这种民间祭祀仪式。“奠天”即请仙降神,祈求赐福庇佑,驱邪逐疫。偏人以天为神,仍保留巫祀遗风。设坛祭祀时,巫师(男称“天师”,女称“天娘”)头戴用布料制作的彩绣羽(俗称“莲花”),身穿黑底镶白边的长袍,腰系青色、白色或紫色长绦(未婚者用红色),手抱“天琴”或执扇子、绢帕进行表演;有的在祭坛前边舞边唱,有的单人站立或坐着自弹自唱(亦有一人伴奏,一人演唱的),此即谓“唱天”。唱天旋律优美,琴音清悠,歌声悦耳,文辞富于韵律;内容大多反映偏人的劳动生活、道德情操、理想追求。唱天在长期发展中,逐渐脱离原来的祭祀仪式,单独进入社坛、广场、庭院演唱,形成特色鲜明的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