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唯一的地热研究机构1936年,天津打出第一眼热水井。60年代始,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证实天津蕴藏着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天津地热田属传导成因热水型,一种是浅层低温孔隙热水,埋藏深度60~1000米,水温30~63℃,矿化度小,硬度低,水质好,但含氟量较高;另一种是深层中低温基岩溶裂隙热水,深度在1000米以上,水温58~98℃,水头高,水量大,能自流,有一定腐蚀性。天津地热已用于采暖、孵化、养殖、种植、医疗等领域。1985年,天津大学成立天津地热研究培训中心,举办多期全国地热利用工程培训班,建立全国地热利用数据库,取得地热温室微气候模型及计算机模型、低温地热采暖参数优化、地热热风采暖结构优化和地热井下换热器多项研究成果。1986年6月,在津召开“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地热利用技术研讨会。天津大学地热研究培训中心与新西兰、日本、冰岛、泰国等地热界建立经常性交流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