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袍
属于袍服。女袍起源于我国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当时为贵族服装。袍服的面料以绢为主。汉代四百多年间袍服一直作为礼服所穿用。袍服的袍襟较为宽大,而袖口则较小,袖口紧缩部位称作“祛”,袖身宽大的部分称作“袂”。先秦时期的袍服仅限于一种絮有棉花的内衣,穿着时还需加罩外衣。而汉代的袍服男女均可穿用,妇女不仅把它当内衣穿着,而且还可当作外衣穿用,后来袍服渐渐演变成了外衣。《释名·释衣服》中记载“妇人以降作裳,上下连,四起施缘,亦曰袍。”就是说明这种情况。袍服的做工也越来越考究,甚至有些妇女在袍服上加以装饰物,在其上面施以彩绣花纹。而且还能做为出嫁时的服装穿用。据《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绮罗缯,采十二色重缘袍。”平民百姓家女子出嫁时常穿用袍服,只是袍服的色彩、装饰品有所不同罢了,比较简陋朴素。袍服从内衣演变为外衣,而取代了深衣,并成为男女都能穿用的服装。 《礼·玉藻》中记载“纩为茧, 为袍。”即是用好的丝绵做絮的为茧,用旧丝棉、粗麻毛做絮的为袍。袍长至脚面,汉代《急就篇》中注释说:“长衣曰袍,下至足跗。短衣曰襦,自膝以上。”由于袍服中纳有绵絮,不能做成曲裙,而多做成直裙,袍服的领型以袒领为主,一般都裁剪成鸡心领,穿着时露出内衣,在领子、袖口部位则缀有菱纹、方格纹等形式的花边。

女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