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又称“急性出血性小肠炎”。多发生于年龄较大儿童。夏秋季发病最多。发病与营养不良、肠道感染有关。长期摄食含胰蛋白酶抑制物质的食物如甘薯等,以致胰蛋白酶活性降低,不能抑制产气荚膜杆菌及其毒素。大便作厌氧菌培养,常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杆菌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变多位于回肠上段和空肠下段,很少累及十二指肠。病变肠管有明显界限,呈节段性,也可多发性或散在性。受累肠段水肿、增厚,肠壁有大小不等的片状出血瘀斑,由于纤维蛋白渗出沉积,肠襻相互粘连。病变严重时,肠壁小血管有血栓形成,粘膜及肌层出血坏死,形成穿孔,导致腹膜炎。腹腔内有脓性或血性渗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中毒性休克。
起病急骤,多以腹泻和便血开始,伴有腹痛、腹胀、呕吐、高热。腹痛多位于脐周,为持续性,有阵发性加剧。呕吐含有胆汁或咖啡渣样内容物,甚或吐出蛔虫。腹泻初起为稀薄的水泻,很快出现大量呈赤豆汤样血便或脓血便,有特殊腥臭味。早期腹部柔软,轻度腹胀,无明显压痛或腹肌紧张。肠壁坏死并穿孔后出现腹膜炎体征,X线检查见肠管明显充气、扩张,肠壁增厚,粘膜皱褶增粗。如见肠壁内有积气,为坏死性肠炎的典型征象。症状不太典型时应与消化不良、肠套叠、败血症、阑尾炎、肠梗阻等鉴别。
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禁食,迅速补液及输血,给激素、止血剂,广谱抗生素及肌注胰蛋白酶。同时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病情不能控制应及时手术。适应证:
❶有肠穿孔、腹膜炎征象。
❷完全性肠梗阻。
❸大量出血,经多次输血未能控制,血压仍不稳定。
❹中毒性休克症状继续加重,表示坏死性病变严重,并有穿孔可能。
手术为切除病变肠段。病变范围广泛者施行肠造瘘术防止穿孔,并可排出肠腔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