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戴天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不愿同在一个天底下生活。比喻仇恨极深。 共:共同。 戴:顶著。 [出处] 《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六:“报不共戴天之仇,雪振古所无之耻。”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一〇回:“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 ❷ 作补语。鲁迅《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假如写一篇暴露小说,指令事情是出在某处的罢,那儿,某处恨得不共戴天,非某处人都无异隔岸观火。” [附条] ❶ “不同日月”。《三国演义》七八回。 ❷ “不戴”。 宋·叶适《淳熙十四年上殿札子》。 [同义] 势不两立 你死我活 [反义] 誓同生死 休戚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