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郡左县
东晋南朝主要以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为统治对象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魏 书·蛮传》, 蛮“在江淮之间, 依托险阻,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 ( 今安徽省寿县), 西通上洛(今陕西省商县), 北接汝、颍, 往往有焉。” 南方的汉族政府遂在这些蛮族聚居之地设立左郡或左县, 拉拢当地的酋豪渠帅, 使任太守、县令, 实行羁縻政策。《宋书·州郡志二》: “边城左郡太守, 文帝元嘉二十五年, 以豫部蛮民立茹由、乐安、光城、雩娄、史水、开化、边城七县,属弋阳郡。”左郡、左县蛮族居民一户输谷数斛, 余无杂调徭役, 其赋税轻于一般编户齐民。不堪赋役征敛的汉族人民有逃入左郡、左县, 同蛮族等少数民族一起生活的。以后由于这些地区经济进步,少数族居民与汉族人民逐渐融合, 再加上中央政权的强大, 隋唐时期左郡、左县不复存在。
南朝时在部分南方民族地区建立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机构。先后在南豫州、荆州、司州、郢州、雍州、益州、江州、湘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据《南齐书·州郡志》载:共有左郡65,左县138。与内地郡县不同,多以原部落组织所居地域划分,故其规模一般较小,任命其本部首领为太守、县令等官职,不改变其原辖区的组织形式,也不干预其内部事务,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明确隶属南朝政府管辖,服从朝廷的调遣。其设置为日后羁縻府州的建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