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𤊹 徐𤊹字惟起,一字兴公。 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徐熥弟。主要生活在明神宗万历(1573—1620)至思宗崇祯(1628—1644)年间。家于鳌峰麓,环堵萧然,但富于藏书,积至五万三千馀卷,并仿郑氏《艺文略》、马氏《经籍考》之例,撰《红雨楼家藏书目》四卷。布衣终身。才思敏捷,信手写来皆是诗,一日甚至可得二三十首。曹学佺《和其春日闲居》尝形容其作诗之速:“诗无宿债轻酬客,笔不停耕可当农。”与曹学佺在当时主闽中词盟,后进皆称“兴公诗派”。其诗学唐音,尤长七律。其七律诗能注意诗境的雄浑、声调的谐和。由于他学识渊博,一些咏怀古迹诗,写得哀感苍凉,甚见功力。如《韩文公祠》、《苏长公祠》,通过祠旁凄凉环境的渲染和烘托,使唐、宋两位大文豪的身世显得分外感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兴公藏书甚富,近已散佚,予尝见其遗籍,大半点墨施铅,或题其端,或跋其尾,好学若是,故其诗典雅清稳,屏去粗浮浅俚之弊,与惟和(徐熥)足称二雄。”比较起来,他的其他诗体比起七律来,笔力稍嫌纤弱。著有《鳌峰集》二十六卷、《笔精》八卷。其生平见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 徐熥 吴兆 ☛ 徐𤊹明诗人。字惟起、兴公。闽县(今福建闽侯)人。万历中,与曹学佺为闽中诗坛领袖。并工书法,写草隶,文章亦清俊。平生不为官,以布衣终。著有《红雨楼集》、《榕阴新检》、《笔精》、《闽南唐雅》。 徐𤊹(明)閩縣(今福州)人。一作勃,字惟起,一字興公,號天竺山人。博學多識,精通金石考據,善屬文辭,工草隸,尤長于詩歌。能山水,然不多作,故傳世絶少。萬曆(1573~1620) 間,與曹能始狎主閩中詞盟,後進皆稱“興公詞派”。不求仕進,以布衣居鰲峰之麓,積書數萬卷,齋室曰紅兩樓。著述甚富,有《徐氏筆精》、《重編紅雨樓題跋》、《徐氏家藏書目》、《荔枝譜鼇峰集》、《閩畫記》、《紅雨樓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