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营使 御营使官名。宋代置。掌总御前禁军军令。(见:御营司) ☚ 御羞丞 御庶子 ☛ 御营使 御营使五代、宋时统军官名。五代时皇帝多亲自率兵征战,故设御营使以负责行营守卫,多由亲信将领、宠臣充任。后晋出帝时,石敬塘旧将景延广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御营使,掌侍卫亲军,扈从皇帝。南宋建炎元年 (1127),因禁军溃散,乃设御营使司,统辖东南地区各军,作为皇帝的直属亲军。御营使司长官称御营使,以宰相兼任,其下有御营都统制等官。设御营五军,建炎三年 (1129) 又置御前五军。皇帝通过御营使直辖军队,执掌军权,使枢密院形同虚设。建炎四年(1130) 废御营使司,罢御营使,兵权复归枢密院。御前五军改为神武军,御营五军改为神武副军。绍兴末及隆兴初,曾一度复设御营宿卫司和御营使司,但御营使之兵权较之建炎初大为减少。 ☚ 侍卫亲军 三衙 ☛ 御营使官名。唐昭宗天祐元年(904)置,当时昭宗自长安东迁洛阳,侍卫兵士称御营,置此职掌御营事务。五代沿置,掌皇帝行营的侍卫。 御营使官名。南宋置,为御营司的主官,见“御营使司”。 御营使兼官名。
职掌总齐行在五军政令,及有关边防措置等事(《宋史·职官志》2《御营使》)。
编制一员或二员(参《中兴圣政》卷3,建炎二年十二月)。
品位以宰相兼领(同上书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