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打夜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活動(附) > 打夜狐 打夜狐 dǎyèhú 亦作“打夜胡”、“打野胡”,亦稱“野雲戲”。古代歲時風俗。歲除,市井貧民乞丐成群結伙,扮成神鬼、判官、鍾馗及竈王等形象,敲鑼擊鼓,沿街乞討,謂爲施主驅疫逐鬼,各家均願施舍,以求吉利。此俗始於唐代。宋·楊延齡《楊公筆録》:“唐敬宗善擊球,夜艾,自捕狐猩爲樂,謂之‘打夜狐’。故俗因謂歲暮驅儺爲‘打夜狐’。”宋代此俗已相當普遍。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貧者三數人爲一火,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爲‘打夜胡’。亦驅祟之道也。”宋·趙彦衛《雲麓漫鈔》卷九:“世俗歲將除,鄉人相率爲儺,俚語謂之打野胡。按:《論語》:‘鄉人儺,朝服立於阼階。’注:‘大儺,驅逐疫鬼也。’亦呼野雲戲,今人又訛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