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壶
周人利用静水压强原理创造的我国古代最原始的计时仪器。其顶部有一提梁,因称挈壶。《周礼·夏官·司马》有挈壶氏条:“掌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凡军事,悬壶以序聚𣝔(打更用的梆子)。凡丧,悬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这说明,周人的挈壶可能在底部或边缘上凿有漏水的小孔,他们在征战中悬挈壶于井上,观察壶水流失的多少来确定打更的时间。在举行丧礼时,据此组织哭丧者的班次。掌管此事的挈壶氏还要注意水火,划分日夜,以及用大锅烧水来注满漏壶,注意使漏壶正常运行。《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说春秋时代大约公元前6世纪的司马穰苴已用漏壶和日晷来定日中,如是说,在周人之前已有某种形式的挈壶,周人不过对其有所发展。《隋书·天文志》又认为:漏壶“肇于轩辕之日”,“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