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魏文学家,曹操次子。与父操、弟植合称“三曹”。与魏太祖曹操、烈祖曹睿并称三祖(丕为魏高祖)。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代汉即皇帝位,都洛阳,国号魏。在位七年。死后谥文,称魏文帝。曾两次攻吴,皆无功,又曾推行九品中正制。原有集二十三卷、《典论》五卷、《列异传》三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文帝集》。 索引:曹丕,子桓,高祖、文帝。 文帝wén dì〖名词〗 即汉文帝刘桓(前202—前157),西汉皇帝。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在位(2)。《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文帝有深远的考虑,最高尚的道德,来承受天帝的心意。《贾谊论》: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绛侯是亲手拿着皇帝的玉玺把它交给汉文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