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乐
晋乐舞名。始见于《隋书·音乐志下》:“‘礼毕’者,本出自晋太尉庾亮家。亮卒,其伎追思亮,因假为其面,执翳以舞,象其容,取其谥以号之,谓之‘文康乐’。每奏九部乐终,则陈之,故以‘礼毕’为名。其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乐器有笛、笙、箫、篪、铃槃、鞞、腰鼓等七种。三悬为一部,工二十二人。”董每戡以《晋书·乐志》、《乐府诗集》中均无《文康乐》之记载,且“悲哀悼念的歌舞内容,不大够格作为结束礼仪的节目”,怀疑《隋书》所说其内容本出于悼念庾亮而作或为“未加深究而说出来的设想之辞”,其实即为《上云乐》或《老胡文康》(参见各该条),说详董每戡《说剧:说“礼毕”——“文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