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楼阁式嵌珐琅更钟
清代宫中专供乾隆后帝用之计时仪器,后亦为宫中陈设品。钟呈长方形,高152厘米,边长70厘米,由清宫内务府做钟处制造。以紫檀木为钟的外壳,上嵌青玉雕花和掐丝珐琅片。正面为钟盘。此钟白天报时、报刻,夜晚打更, 当长针指向一刻时, 便发出 “叮𪡀”两响,指向二刻便发出四响……,到正点,先敲八响表示四刻,再打正点。夜晚打更。钟顶阁楼里有一个铜铃供打更用。“更”是中国古代用以计算夜间时间的单位,一夜为五更。夏至时短夜长,此钟每敲十响为更; 冬至时夜长日短,每敲十六响为一更;春分、秋分时昼夜等长,均敲十三响为一更。每晚起更或止更,都敲一百零八响。此钟报时、报刻及打更声各不相同: 报时声洪亮,报刻声清脆,报更声浑厚。钟盘上边有两个小圆盘,一个用以调正打更的时间,一个用以调整季节。两个小圆盘上方刻有“乾隆御制” 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