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棊局”、“棋局”。初指圍棋棋盤。多爲木製,呈正方或長方形。初縱横各十三道、十五道,漢時縱横各十七道,北朝間始有縱横各十九道棋盤,三百六十一處交叉點,與今無異。《急就篇》卷三:“棊局博戲相易輕。”王應麟補注:“所以行棊謂之局。”三國魏·邯鄲淳《藝經》:“棋局縱横十七道,白黑棋子各百五十枚。”唐·韋應物《假中枉盧二十二書》詩:“花裏棋盤憎烏汙,枕邊書卷訝風開。”又指象棋棋盤。多以木爲之,呈長方形,以九條縱綫十條横綫交叉而成,棋盤中間無綫部分爲“界河”。兩端之正中各由斜綫交叉構成“米”字方形爲“九宫”,棋子置於交叉點上。見《金瓶梅》中《下象棋佳人消夜圖》。今作各類棋盤之總稱。

圍棋棋盤圖

象棋棋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