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馮衍《顯志賦》:“流山岳而周覽兮,徇碣石與洞庭。”《藝文類聚》蔡邕《漢津賦》:“觀朝宗之形兆,看洞庭之交會。” 许棠822—?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唐代诗人。“咸通十哲”之一。应举二十余次皆落第,咸通十二年始中进士,年已五十。曾任泾县尉、南康郡从事、江宁丞等,后辞官,潦倒以终。其《过洞庭湖》诗颇著名,时人称之为“许洞庭”。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存其诗一百五十余首,编为二卷。 索引:许棠,文化,洞庭。 洞庭(3次) 湖名。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南及西纳湘、资、沅、澧四水,在岳阳县之城陵矶汇入长江。邅吾道兮~《歌·君》~波兮木叶下《歌·人》 上~而下江《章·哀》 洞庭dòng tíng湖泊名,即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巴陵县西,南连长沙、岳州、常德、澧州、荆州等。其地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龙阳、沅江,南带益阳,环湘阴界。分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王逸注:“洞庭,太湖也。言己欲乘龙而归,不敢随从大道,愿转江湖之侧,委曲之径,欲急至也。”《文选》五臣注:“转道于洞庭湖上而直归。”洪兴祖补注:“原欲归而转道于洞庭者,以湘君在焉故也。《山海经》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出入多飘风暴雨。’注云:‘言二女游戏江之渊府,则能鼓动三江,令风波之气共相交通。’又曰:‘湘水出帝舜葬,东入洞庭下。’注云:‘洞庭地穴,在长沙巴陵也。’”《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 太湖【同义】总目录 洞庭太湖巨区
洞庭 洞庭太湖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刘逵注引王逸曰:“太湖在秣陵东,湖中有包山,山中有如石室,俗谓洞庭。” ☚ 巨区 贺家湖 ☛ 洞庭dòng tíng〖名词〗 我国长江流域的著名大湖。在湖南省北部,岳阳市西(1)。《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岳阳的壮丽景色,就集中在一个洞庭湖上。 庭院 庭院庭(庭除;庭户;庭宇;庭阶;庭砌;前庭) 对庭院的美称:凤庭 居室庭院:轩庭 在前面的庭院:前院 古人斋戒时居住的庭院:斋庭 隐者的庭院:鹤院 佛寺的庭院:佛院 驿站的庭院:驿庭 楼阙庭院:阙廷 阙庭 台阶前的庭院:阶庭 植松的庭院:松庭 松院 有花木的庭院:庭园 日月光照下的庭院:霜庭 深深的庭院:高院 寂静的庭院:闲庭(~信步) 幽寂的庭院:空庭 荒芜的庭院:荒庭 荒寂的庭院:空院 广阔的庭院:洞庭 (正房前的院子:庭院) ☚ 院子 屋顶 ☛ 洞庭古泽薮名。《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流行说法认为即今洞庭湖。今人据汉晋文献及地质钻孔资料认定,先秦时洞庭湖面积很小,汉晋至唐宋之间,始逐渐扩大而形成后世洞庭湖的规模。近世学者据先秦史料重新考订认为,楚之洞庭(下至六朝时)实当在长江以北,近汉水西岸处,与古云梦泽并非一体,但与华容云梦泽邻近。 洞庭即今湖南省别称。因省内有著名的洞庭湖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