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仁也
孟子的伦理道德观点。 意谓热爱亲人,是仁的表现。《孟子·告子下》:“《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按:《小弁》,《诗·小雅》篇名,《诗序》以为刺幽王,太子宜臼之傅作;三家诗以为周宣王大臣尹吉甫之子伯奇作,均不足凭信。 诗中有“靡瞻匪父,靡依匪母”等句,似出自被父母所逐者之口。孟子以为“《小弁》之怨,亲亲也”,亦属附会曲解。然“亲亲,仁也”确为儒家之伦理思想。儒家主张爱有差等,“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爱之等差“礼所生也”(《中庸》)。 朱熹曰:“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亲亲是第一件事。”(《朱子语类》卷二十)儒家认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孝经》)悖德则为不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