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犍槌”。省稱“犍”。梵語Ghantā的音譯,又譯作“乾槌”,意爲“聲鳴”。佛寺中可敲擊出聲諸樂器之統稱,如所懸鐘磬、石板、木魚之類。晉·法顯《佛國記》:“僧伽藍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椎食。”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黑雲若起,急擊犍椎,我聞其聲,惡心當息。”宋·道誠《釋氏要覽·雜記》:“今詳律,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魚、砧槌,有聲能集衆者,皆名犍椎也。”宋·法雲《翻譯名義集》卷七:“阿難升講堂擊犍椎者,此是如來信鼓也。”《古尊宿語録》:“第二要,峰頂敲犍召,神通自在來,多聞門外叫。”清·黄遵憲《錫蘭島卧佛》詩:“爾來一百年,復見大會設,恒河左右流,犍槌擊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