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娼
操男悦男之淫业的男子。亦称“像姑”、“相公”、“龙阳”、“兔子”。称“像姑者”,因其虽男而像女,“相公”是“像姑”讹音,“龙阳”是男色之雅称,“兔子”是鄙称。据清·赵翼在《陔余丛考·男娼等》考证,男娼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可见三代时已有此风。春秋时卫国卫灵公宠幸弥子瑕,瑕恃宠曾伪托君命驾卫君车,又以食剩的半个桃子奉与卫君。战国时魏王有幸臣食邑龙阳,号龙阳君,后世因称男娼为龙阳。及汉,有邓通、韩嫣、黄贤等,涂脂抹粉以求媚。魏晋南北朝,男娼盛极一时。宋代男子多有以卖淫图衣食者。徽宗政和 (1111~1118年) 中立法,缉捕男子为娼者,杖一百;告发者赏钱五十贯。南宋时期,吴俗尤盛男风。男娼皆傅脂粉,盛妆饰,善针指,称呼亦如妇人。明清时期的男娼之业非常兴盛,北京尤为窟薮。清初禁官狎妓,由是卖淫男娼更多,相公堂子林立。“一般王公大臣,多流连其间,……改革后,像姑营业,遂干禁例,然阳奉阴违,秘密操此业者,仍所在多有。”(《中华全国风俗志·北京輶轩录》)男娼的存在,是封建社会一种腐朽、病态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风尚、文化、习俗亦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