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役
在驿站服役。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邮驿。汉、唐、宋、元相沿袭。元朝驿站庞大,能通欧亚两大洲,有“站赤”和“急递铺”之分。站赤的任务是: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共有水陆驿站1400多处。陆站备有马、牛、驴、车、轿,水站备有舟船。驿站置驿令、提领等官职管理,被派充役的户称站户。站户免岁赋,但要为驿递夫提供交通工具、食宿,负担很重。急递铺是由宋朝的急脚递驿传制度发展起来的。元制,10里或15里或20里设一急递铺。十铺设一邮长,铺卒5人。文书到后,铺卒带文书立即出发,昼夜要走400里。
站役
站役是元代的职役之一。站役是专为国家邮传驿递服务的特种徭役。充当站役的民户称站户。站户负责供应邮传、驿递、过往使臣、过往西方僧、道和进献宝物之人的饮食、马料及交通工具的诸项费用,负责供养各地进献的珍禽异兽。元规定站役由中上户承担,但中上户往往买通官府,设法逃避,将站役转嫁给贫下户充任。元代站役十分沉重,尤其是通衢大道,供役更为浩繁。元武宗至大二年 (公元1309年)浙江杭州驿,半年之间使臣过往者达1200余人。站户仅有四顷地的免税权,不承担杂泛差役及一切和籴、和买事宜,至元二十二年 (公元1285年)虽规定使臣饮食之费由国家负担,但站户仍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