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头子bi2tou2zi3(名)笔底下(指写文章的能力):他~来得快。丨他~不怎么样。 笔头子pi21t‘əu21tsɿ53bi21tou21zi53笔端; 笔底下 (指写文章的能力)。 唐张《朝野佥载》卷二:“尚书右丞陆余庆转洛州长史,其子嘲之曰: ‘陆余庆,笔头无力嘴头硬。一朝受词讼,十日判不竟。’”《敦煌曲校录·五更转》: “三更半,到处被他笔头算。”宋朱淑真《读史》诗: “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元姚牧庵《阳春曲》 曲: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会两句酸文的,不去向诗书求道理,偏喜弄个笔头儿,造些是非。” 笔头子pi213 təu44 tsl写文章的本事: 他的笔头子快。 笔头子四4896①名写文章的能力。⑴东北官话。东北〖 〗。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他~来得快‖他~不怎么样。②名毛笔、钢笔用以写字的部分。湘语。湖南长沙〖 〗。   笔头子bǐtóuzi借代写作的行为或能力。黄蓓佳《新乱世佳人》:“要不是烟玉~来得快,是报社里不可多得的嗅觉敏锐的好记者,社长也许就要让她卷铺盖回家了。”|范小青《前景》:“钱书记道:‘县里知道了,说我~还行,要调我去搞笔杆子了,办公室什么的,做秘书,把我吓着了,不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