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辨证诊断学术语。指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位、病性等的辨证方法。 经络辨证辨证方法之一。因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内脏发生病变,可循经络反映于体表。故可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及其发生部位,辨别为某经、某脏、某腑的病变。为治疗提供依据。 如头痛一症,痛在前额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巅顶多与 阴经有关等。 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是根据经络系统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络属关系,用以分析和辨别临床表现,判断其属于何经及何脏腑病变的一种辨证方法。 经络系统,分布、循行于人体的肢体、脏腑等各部分,起着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濡养组织器官和调节机能平衡的作用。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则是病证的反应系统,当人体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其生理功能发生异常变化时,则经络通过其所属的不同脏腑及其在体表的循行路线,即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并反映出病理变化的某些规律性,从而作为临床辨证诊断疾病的依据。 《灵枢·经脉》对于十二经脉反映于体表及内脏的病候,曾分别作了比较系统的叙述,每经都有“是动”病和“所生病”两类症候群。历代医学文献对于“是动”和“所生病”的含义,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下列几种: ❶以“是动”为气病;“所生病”为血病(《难经·二十二难》)。 ❷以“是动”为本经病;“所生病”为它经病(《难经经释》)。 ❸以“是动”为在气、在阳、在卫,病在外; “所生病”为在血,在阴,在营,病在于里(《难经·杨康候注》)。 ❹以“是动”为外因所致; “所生病”为内因所致 (《灵枢集注》)。 ❺以“是动”为经络病; “所生病”为脏腑病(《十四经发挥》)。故至目前为止,尚无定论。惟循经辨证,知其病证的所属经络脏腑及其阴阳表里关系,即足以供临床之运用。经络辨证的具体内容,包括十二经脉辨证与奇经八脉辨证等两方面。 ☚ 胆病辨证 十二经脉辨证 ☛ 00009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