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舌下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舌下痈病名。即痈生舌下。《喉科指掌》卷五: “舌下痈,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诊其左尺洪数者是也。”参见舌痈条。 舌下痈 舌下痈发于舌下部深层的痈肿,称为“舌下痈”。因局部肿胀,酷似另生一小舌,病势严重常波及舌根及喉部,故亦称舌根痈或(cha插)舌喉痈。 《尤氏喉科秘书·舌喉痈》云:“肥人感热性躁者,多患此症,凡舌下生小舌样者,为舌,如连喉肿痛者,即为喉痈,不痛者,非是。 大抵舌兼喉痈者,势凶。”相当于舌下脓肿。本病多因过食肥甘醇酒,致湿热熏蒸,邪热壅聚舌下,气血凝滞而成。或因拔牙损伤,感染邪毒,邪热蕴结舌下,使血涩气滞,腐肉成脓。 ☚ 舌衄 痰包 ☛ 舌下痈shé xià yōngsublingual absces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