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庆昇平班戏目》著录。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京剧有此剧。叙演曹操欲伐江东,孙权乃遣鲁肃至江夏,邀诸葛亮过江商议对敌之策。东吴主和派不欲孙权与曹操开战,由张昭、虞翻等相继发难,围攻诸葛,被诸葛据理一一驳倒。 ☚ 祭风台 临江会 ☛ 舌战群儒shé zhàn qún rǔ❶ 原指与许多儒生谋士争辩而获胜。 ❷ 后指与多人辩论获胜。 舌战群儒shézhàn-qúnrú〔述宾〕 舌战,激烈论辩。儒,旧指读书人,儒士。原指与众多谋士儒生辩论并将他们驳倒。后指跟很多人作激烈争辩。语出《三国演义》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从维熙《走向混沌》:“那天,他嘴里嚼着馒头~,话锋的交点是中国官僚主义的渊源。” △ 褒义。用于赞扬有副好口才。 【近义】口若悬河 唇枪舌战。 也作“舌战群雄”。 力排众议;舌战群儒 力排众议;舌战群儒lì pái zhòng yì;shé zhàn qún rú【上】排:消除。竭力排斥或驳倒各种议论,以维护自己的论点。冯牧《文学的价值在于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只有在高度政治民主的空气中,方能言无禁忌,力排众议,慷慨陈情。” 【下】舌战:激烈论辩。儒:旧指读书人。原指同众多谋士辩论,驳倒众人观点。后指同很多人辩论,挫败众议。冯玉祥《我的生活》:“诸葛亮舌战群儒,薛综谓刘玄德乃织席贩履之徒,出身微贱,而孟德为曹相之后,系出贵胄云云。” 【综】形容敢于直言,竭力反驳,挫败群议,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例】老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排众议,舌战群儒,挫败了党内机会主义者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进行反党的阴谋。 ☚ 揽权纳贿;持禄固宠 摸金校尉;发丘中郎 ☛ 00001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