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般若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般若学 般若学佛学流派。别称 “不真宗”。即以研究 “般若” (指智慧,般若流派认为通过它可以达到涅槃彼岸)与宣扬“般若”为目的的中国佛学流派。其始于东汉末支娄迦谶译大乘空宗经典《般若道行品经》;主张“一切皆空”,强调“任其自然”的处世哲学。三国时朱士行西行求 《放光般若经》,此后般若学更为广传。至魏晋时,般若思想与主张“无为”的玄学相比附,互相激扬,既以老、庄解佛,也以佛发展老、庄,遂使佛学在中国生根开花,出现了佛学玄学化,玄学佛学化的局面,成为当时甚有影响的社会思想,以致在南北朝时形成“六家七宗”的繁荣局面。直至罗什来华,传播龙树之学,强调“格义”,方使般若学摆脱“徒托空言”的浮华任诞之况,使之走上佛学自身发展的道路,达到义理研究的新高潮,而影响远及隋唐。 ☚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学七家十四派 般若学六家七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